SCI论文查重要求是怎样的?

本文整体查重报告的相似性是通过每个独立的匹配源重复次数的总和得出的。20%相似性的文章中,有20种匹配源,每个匹配的文本重复率为1%。通过交叉检查数据库检索 SCI论文,得出的相似度可以分成三种。

第一种情况:相似性小于10%-几乎不可能变成问题(忽视)。

通常,在这类论文中所探测到的相似度都是从比较零散的匹配文本或者常用词组中得到的。一般情况下,各匹配源的相似性只有1%~3%,在杂志允许的范围内。这种反复检验的结果对于判断论文的剽窃行为没有太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类型2:相似度为10%至50%(简单综述)。

大部分作家的重复报道都会在此区间内,这是一个比较适中的比例。在此区间内,有可能存在部分直接抽取的文本,此时可视为抄袭。虽然整体相似性很高,但并不一定要依赖于各个匹配源的相似性。不过,也有可能仅有一种萃取剂的比重过大,所以必须确定一种原料的重复率在10%以上。再将重复的更多部分重写。

第三种情况:相似度大于50%——潜在问题(认真检查)。

相似性大于50%占比过高,表明单一匹配源1个或2个以上具有较高的重复性。也就是说,大的句子和资料库里的一些文件是一样的,要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可能被视为抄袭,甚至是抄袭。所以,对语言进行再评价和细致的改写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对于复制报告中相似度的结果,还有两个特别的情形。

第一种情形:整体相似性很高,但是含有多个低重复匹配源。举例来说,一个有30%以上的相似度的文档就会被视为可疑。但是,如果认真分析报告,发现各匹配来源的重复次数小于5%或更少,通常不会显示这个时候已经发生。只要稍微调整一下语言就可以了。

第二种情形:整体相似度较低,但是仅包括一种或两种高重复性的匹配源。比如,12%的相似性(几乎可以忽略)的文章中,仅有11%的相似性,1%的相似性。因此,本文还需多加留意。11%的重复性内容可以包括若干大型摘要,应警惕,避免提交后被《日刊》指出。这样就会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总之, SCI论文拷贝的检验标准是不确定的,有待于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审核报告中首先见到的相似性,仅仅是参考。不用担心,哪怕只有20%以上。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各匹配源之间的相似性。这就需要在评审报告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